新世代集運自取點新世代集運自取點>
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
在連續多年呈現低位徘徊的局面後,我國PPI(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)指數似乎有了抬頭的跡象。
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
1月11日,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,2020年12月份,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.4%,環比上漲1.1%;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持平,環比上漲1.5%。
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
2020年全年,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.8%,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.3%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如果從環比數據看,此次發佈的PPI漲幅創下2016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;而從同比數據看,PPI漲幅距離轉正也僅有一步之遙,並有望結束連續11個月處在收縮狀態的局面。
那麼,PPI超預期上漲的原因何在?
梳理歷史數據可以發現,2016年10月到2018年中,我國PPI同比漲幅曾經經歷一輪高位運行的過程。
不過,2018年下半年後,PPI走勢開始一路“掉頭向下”,並於2019年7月滑入同比負增長區間,2020年全年,也基本上延續了同比負增長的勢頭。
到了2020年12月,PPI指數的發展有了明顯變化:同比數據顯示,當月PPI同比下降0.4%,降幅比上月收窄1.1個百分點;而從環比數據看,當月PPI環比上漲1.1%,這是2016年12月以後環比漲幅的新高。
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認為,當月PPI數據走強與三方面因素有關。
首先,主要行業中,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,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環比上漲7.9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5.3%。
其次,隨着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回暖,加之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多,金屬相關行業價格繼續上漲。
此外,由於年底氣温較常年同期偏低,供暖需求快速增加,帶動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價格上漲4.1%,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3.5%。
圖片來源:新華社
也有觀點認為,PPI指數上升要從更長期的因素加以考慮。
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,從2020年12月數據看,螺紋鋼、有色金屬、煤炭、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行,推動PPI生產資料各分項繼續超季節性上漲。
而從整體來看,在2020年3月被動去庫存之後,7月起中下游開始進入主動補庫存的階段。一般來説,在被動去庫存及主動補庫存的早期階段,往往會出現大宗商品的快速上漲。當前,上游行業庫存同比分位數仍然較低,意味着上游大宗原材料價格仍有上漲空間。
未來PPI是否會延續上漲趨勢?
對此,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分析,全球大宗商品供需共振下,PPI或繼續上行、即將轉正。
趙偉表示,近期大宗商品上漲,除供給因素外,還與疫苗在多國進入接種階段、海外需求修復預期快速升温有關。隨着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經濟加快修復,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,仍將對國內工業品價格產生拉動,但內外需錯位決定國內整體上漲壓力可控,PPI或在下半年逐步回落。
趙偉預判,中性情景下,國內需求相對平穩,海外需求加快修復,有望推動PPI在2021年一季度前後迴歸正增長,PPI全年中樞可能抬升至1%左右,高點有望達到2%左右。
封面圖片來源:新華社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繫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新世代集運自取點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0人蔘與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